5月30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6》(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长期的实验,构建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和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对2015年中国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在2015年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中,报告列出了前十强,分别为深圳、香港、上海、广州、台北、天津、北京、苏州、澳门和无锡。这也是深圳第二次名列综合竞争力排行榜的榜首。报告同时指出,从十强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无一城市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
2015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的十强城市分别为,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澳门、广州、杭州、苏州、南京和青岛。在可持续竞争力的六大分项里,香港的和谐城市、生态城市和全域城市三大指标均位居榜首。报告称,与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城市分布较为相似,可持续竞争力十强仍然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在十三五开局阶段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上述三大城市群将继续担当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火车头。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通过构建城市病指标体系,利用统计数据,对全国38个主要大城市的城市病进行了测度。报告称,城市竞争力强越强,城市病也更严重,人口单中心过度聚集是导致城市病的重要原因。报告认为,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交通拥堵、房价过高、环境污染、看病难等问题。
城市病指数中,深圳、北京、广州、上海等四个一线城市均排在前十,杭州、温州、济南、西安、佛山、石家庄等城市也在前十之列。在交通拥堵指数中,北京市位居首位。
公开数据显示,北京高峰期的平均车速仅为22.61公里/小时,上班族高峰时段用时为畅通时段的近2倍。在空气污染指数上,石家庄位居首位。报告认为,近年来,京津冀、华南、成渝地区多个城市出现严重雾霾天气,严重危害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
在前十名里,北京排名第6,北京市也是唯一进入空气污染指数前十的一线城市。在房价收入比指数里,温州位居首位,房价收入比为17.563;北京排名第二,房价收入比为14.872;深圳排名第三,房价收入比为14.479。报告认为,城市中心区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的城市,房价收入比相对较高。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据国际经验判断,中国已进入城市病的多发、爆发期。
大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病愈演愈烈,并呈现出向中小城市蔓延的态势,面临着因城市病愈演愈烈而陷入城市化陷阱的威胁。课题组经过研究还发现,人口流向日益成为城市竞争力新的衡量标准。
倪鹏飞在5月30日下午的发布会上介绍称,在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达到顶峰、人口红利逐步丧失的背景下,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成为中国城市竞争力差异的一个主要风向标。经济持续下滑的东北是最典型的例子。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共流出人口400余万,减去流入的人口,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180万。而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北地区人口还是净流入36万。倪鹏飞表示,通过将各城市的常住人口减去户籍人口,再与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进行拟合可以发现,人口流入地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要显著高于人口流出地城市,并且这种分化现象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
本文来源:中欧体育app下载-www.blackberryphone.com